第245章 儿时的记忆(第3页)

 "1998年夏天。"

 他的目光扫过药柜上的梅花发卡,"你爸进的那三车药材,其实是我赊给他的。那时他说'就算砸锅卖铁,也不会欠一分钱',结果不到半年就还清了,还多给了两成利,说那是'良心钱'。"

 李伟的呼吸突然急促起来,公文包掉在地上都没察觉。

 "我爸说的老先生就是您?"

 他的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他总说要报答您,可那年冬天您突然搬了家..."

 "我去守酒窖了。"

 陈明德的拐杖尖在地上划出个圈,正好把那枚铜钱圈在里面,"老七的后人找到了,那些账本也该见天日了。其实当年我赊给你爸药材,是因为他说,要让山里的好药材,能治城里人的病。"

 窗外的风卷着槐花瓣扑进来,落在李伟摊开的账本上。

 林夏看见1998年7月15日的那页写着:"今日进甘草三车,虽淋雨,然药效无损,当平价售之,不可欺心"。

 字迹旁边画着个小小的枸杞,和李伟铁皮盒里的那颗一模一样。

 "您仓库里的天麻。"

 林夏突然开口,目光落在李伟颤抖的指尖,"是不是在张老板的仓库验的货?"

 李伟猛地抬头,脸色煞白。

 "您怎么知道的?"

 他的声音发飘,"张老板说仓库在装修,让我直接去他侄子的货柜看样,我想着老交情..."

 "可您心里清楚,正规验货该去仓库。"

 林夏往他手里塞了一包药材,"这是今早刚到的天麻,您闻闻。"

 李伟刚把药材凑到鼻尖,眉头就皱了起来。"这味道..."

 他的瞳孔突然放大,"和张老板给我的不一样!我爸教过我,真正的天麻有一股淡淡的蜜香,可他那批..."

 陈明德的拐杖在地上磕了磕,发出清脆的响。

 "张老板的侄子,三年前就因为卖假药被查封过。"

 他的目光落在李伟铁皮盒里的铜钱上,"你爸当年总说,'钱这东西,就像这铜钱,外圆内方,心里得有个准星'。"

 李伟突然捂住脸,指缝里漏出压抑的呜咽。

 "我对不起我爸..."

 他的肩膀剧烈颤抖,"我为了赚快钱,把他教我的都忘了...我妈住院后,我总想着要赚更多钱,让她住最好的病房,却忘了她总说'能看见你走正道,比什么都强'..."

 林夏把新熬好的药放在他面前,药香里混着淡淡的槐花香。

 "这药叫'定心汤'。"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种安定的力量,"您回去后,先去医院陪陪您母亲,陪她喝杯枸杞水。至于仓库的事..."

 她往他手里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个地址。

 "明天一早去这儿,找姓萧的药师,他能帮您鉴别药材。"

 纸条边缘画着一朵梅花,和药柜上的发卡一模一样,"您父亲当年说过,好药材自己会说话,就像好人,做事不用藏着掖着。"

 李伟刚站起身,手机又响了,这次屏幕上跳动的是"母亲"两个字。

 他接起电话的瞬间,声音突然变得哽咽:"妈...我现在就过去...您想吃什么?我买您最爱吃的枸杞糕..."

 陈明德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拐杖在地上顿了顿。

 "这孩子,像他爸,就是一时迷了心窍。"

 他的目光落在药柜上的梅花发卡,"当年他爸说,做生意就像种枸杞,得慢慢熬,急不得。"

 林夏的指尖突然触到处方纸背面的硬物,翻过来才发现,不知何时多了张便签,上面是萧护士的字迹:"李伟母亲的病历上,登记的紧急联系人是'张启明',与陈记账册上的名字一致"。

 窗外的挂钟指向四点整,齿轮转动的声响里,林夏看见最后一片槐花瓣落在"疏肝解郁汤"的处方上,正好盖住"陈"字的最后一笔。

 她想起护士笔记本里的话:"医者医人,亦医心,心正则脉顺,脉顺则事宁"。

 木门再次被推开时,带着一股熟悉的檀香味。

 林夏抬头看见张启明站在门口,手里的u盘闪着微弱的光,他身后跟着一个穿夹克的青年,左耳的银环反射出酒窖特有的潮湿气息。

 "林大夫。"

 张启明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酒窖三层找到了些东西,1995年的账册...还有您要的1998年的进货单。"

 青年突然从口袋掏出一个牛皮本,翻开的页面上贴着枚枸杞,旁边写着行小字:"李氏药材行,1998年7月15日,良心钱"。

 他的指尖在字迹上摩挲,耳后的朱砂痣在光线下闪了闪,像枚小小的火种。

 林夏的目光落在那枚枸杞上,突然想起李伟铁皮盒里的那颗。

 风从门缝钻进来,吹得处方纸哗哗作响,"李伟"的名字旁,不知何时多了一个淡淡的梅花印,和陈记酒标的图案,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