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生存智慧(第2页)

那是她常年在树下捡柴听熟的调子,此刻成了最有效的安神符。

小丸子的咳嗽渐渐缓了,呼吸也平稳了些。

"看到了吗?"

林夏迅速将银针刺入定喘穴,手法比平时轻了三成,"对付这种虚症,就像给渴极了的人喂水,得一点点来。"

吴军忽然明白,刚才师父让他们仔细看哑婆的脉,是想让他们知道:真正的生命力,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回医馆时天已微亮,灶房飘来小米粥的香气。

师娘正往灶膛里添柴,见他们回来便往林夏手里塞了个热鸡蛋:"哑婆孙子咋样了?"

"稳住了。"

林夏剥开蛋壳,蛋黄的油香混着艾草味漫开来,"师娘,您明天生日,想买点啥?"

师娘笑着摆手,围裙上沾着面粉:"老骨头了还过啥生日,倒是你师父,念叨着要去后山采些新鲜的茯苓。"

她忽然压低声音,"今早我收拾他药箱,发现少了包麝香,那是前年托人从同仁堂捎的,金贵着呢。"

林夏心里一动。麝香能开窍醒神,通常只用在急危重症上,师父藏这个做什么?

这时刘佳从里屋出来,手里拿着个油布包:"夏丫头,你去把这个给郊区村东头的李伯送去。"

包里面是几帖调理脾胃的药,李伯是郊区村里的老木匠,前阵子帮医馆修药柜时闪了腰,这几天总说胃里泛酸。

"师父,李伯的脉是弦脉,按理说该用柴胡疏肝散。"

林夏翻看药方,发现里面多了味炒麦芽,"您加这个是......"

"他不是真的胃不舒服。"

刘佳用拐杖敲了敲地面,"前天我见他儿子从城里回来,爷俩在晒谷场吵了一架。"

老大夫望着窗外的晨雾,"肝气犯胃,得先顺气。炒麦芽能消积,更能疏肝,比柴胡温和。"

吴军忽然笑了:"这不就是您常说的,治人得先治心?"

刘佳没接话,转而说起别的:"你们去李伯家时,留意看他家西墙根的爬山虎。"

两人一头雾水地往郊区村东头走。李伯家的院门虚掩着,西墙根的爬山虎确实长得蹊跷。

别家的藤蔓都往高处爬,他家的却贴着墙根蔓延,在地面织成片密不透风的绿毯。

"这是咋回事?"

吴军蹲下去看,发现墙根埋着圈竹片,把藤蔓都往低处引。

李伯正坐在门槛上刨木料,见他们来便放下刨子:"是刘大夫让你们来的?"

他接过药包时,林夏趁机搭了搭他的脉,弦脉里果然藏着丝不易察觉的濡软,像是冰层下的活水。

"李伯,您这爬山虎种得特别。"

林夏望着那些贴着地面生长的藤蔓。

老人往墙上敲了敲烟斗:"前年台风把墙刮裂道缝,我怕雨水渗进去,就让藤蔓贴着根爬,它们的须子能把裂缝糊住。"

他忽然笑了,"你们年轻人总想着往上走,不知道有时候蹲下身子,能护住更重要的东西。"

吴军猛地抬头,晨光恰好穿过爬山虎的缝隙照在他脸上。

他想起自己给张奶奶针灸时,总想着用强刺激疏通经络,却忘了老人身子虚,得像这藤蔓似的,慢慢来才能扎根。

回医馆的路上,林夏忽然在溪边停住脚。

清晨的溪水映着天光,岸边的芦苇被风吹得弯下腰,却始终没折断。

"你看,"

她指着芦苇丛,"它们比竹子软,却能扛住更大的风。"

吴军望着那些柔韧的芦苇,忽然明白师父为什么让他们来看李伯的爬山虎。

角爷像竹子,挺拔锐利;而哑婆、李伯这些人,像芦苇,像爬山虎,用最不起眼的方式活着,却藏着外人看不懂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