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26(第2页)
再能拿什么?以现在的条件,就真的啥也拿不出来了。但这肯定不简薄。
桐桐把家里安顿给小如:“我跟你爸不一定当天能回来,但也不会久留,最迟后天回来。”
“您跟我爸走吧,我们都多大了!”连小意都十四了,您这个岁数的时候都嫁人了,有啥不放心的?
行!放心了,那就走吧。
出远门可费劲了,没有车!火车也没有修到县城,上哪坐车去。只能借了生产队的骡车,出门还得带上草料,带着桶子或是盆子,得给摞子喝水。
就是这种的条件,听起来在省城好像不远,可在除了用双脚丈量的交通方式最方便之外,没有更便捷的交通,这怎么来往?
草垫子铺上,带个旧被子,然后两人架着骡车,回娘家。
早上天不亮就出门,路上带了水壶,带了十个煮鸡蛋。鸡蛋和水壶都捂在被子里,吃着不咋冰就是了。路上喂了两次牲口,差不多走了快七个小时,这才到了省城。
看着日头,已经过了午时了。
进了城门之后,才去林家。
林家有个宅子,宅子还不上,上房和东西厦房,前面带牲口棚和杂物房。
骡车停在门口,记忆里的黑门比以前更斑驳了,已经看不出来原来的黑漆了。门槛中间磨出来的那个凹槽好似更深了一些。
四爷扶桐桐下来,把身上累赘的衣裳都脱下来,整理妥当了。又把车上的被子之类的杂物整理好。把礼物拿到手里,这才过去,敲响了门环。
门是虚掩的,但是桐桐还是先敲了门。
里面有一个年轻的男声应了一声:“人在呢!谁呀?”
桐桐这才推门,门推开了,看见东厦房有人露出个头来,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依稀有少年时的影子:“宝墨?”林宝墨睁大了眼睛,“大姐?”他从里面出来了,迎了过来,然后朝里面喊:“爸——爸——妈——我大姐跟我大姐夫回来了——”然后喊:“秀荣,做饭!”
东厦子里出来一个年轻的女人,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齐耳短发,别在脑后:“大姐!”第一次见,但当真很意外。
都说嫁到乡下,生了一串孩子,受婆家欺压,她想象中,这应该是个老相的、悲苦的、孱弱的,被这些年的磨难给折磨的,留下一身沧桑痕迹的很。可真的站在这里了她才知道错了。
这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出头的样子,脸上有细纹,但是白净,不见丝毫苍老。穿的不是时兴的,但干净、得体、利落。往那里一站,竟是带着些刚劲的英气。
以为的乡下糙汉子也没有,并不是!这位姐夫也是三十来岁的样子,高大挺拔,平头正脸,端方正气,气派十足,一点也不像是老农民。
她赶紧过去接了东西:“快!屋里坐,路上冷吧。”
林河东穿着个棉马甲就从屋里出来,可不就是桐回来了,“桐——”
“爸!”
“镇——”
“爸!”
林河东年过六十,按说年龄不大!但已而今这个年代的医疗条件,六十岁真的算是高龄了。头发也白了,看着清瘦的很。
桐桐过去搀着他:“身体还好?”
“好!好!”
继母方娴在堂屋,正取茶叶和点心:“桐啊,回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