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笑傲江湖(江湖了 下)

昭武一百一十二年。

易华伟退位的余波尚未平息,新帝朱由泽的目光已投向帝国庞大的疆域与错综复杂的势力。而百年来,日月神教与六大门派在帝国铁腕与时代洪流下的命运,早已尘埃落定。

任我行,这位昔日的魔教教主,在女儿任盈盈成为皇后、易华伟展现出绝对武力与掌控力后,审时度势地选择了妥协。他没有像原著般死于吸星大法的反噬,而是在易华伟的默许甚至某种程度的“保护”下,退居黑木崖幕后。名义上仍是教主,但教中实权已逐渐被任盈盈的势力(通过皇后影响力)和朝廷渗透所接管。在相对平静(或许内心充满不甘与落莫)中渡过了晚年,最终寿终正寝于黑木崖。他的死亡,象征着一个桀骜不驯、试图以武力对抗秩序的旧时代魔头的彻底终结。

“天王老子”向问天是日月神教高层中少数识时务且能力卓绝者。他看清了帝国不可阻挡的崛起,并主动向朝廷靠拢。凭借其过人的武功、江湖经验和组织能力,他成为朝廷招安日月神教残余势力的关键人物,并成功转型。在武道院成立初期,他担任了重要职务(如负责协调招安门派、处理江湖纠纷的特殊行动司首任主官之一),以其霹雳手段和江湖威望,为朝廷迅速稳定江南及部分边陲地区的江湖秩序立下汗马功劳。晚年获封伯爵,家族成功融入帝国新兴权贵阶层。

八大长老的覆灭是日月神教历史上最惨烈也最具震慑性的事件。

在易华伟登基初期、推行《武律》和武道院制度的关键时刻,以童百熊为首的数位日月神教实权长老,自恃武功高强,不服王化,不仅拒绝向武道院登记,更在江南多地纵容甚至指使教众继续过往的“魔教”作风——劫掠富户、滥杀无辜、对抗官府,试图维持独立王国。他们的行为严重挑战了易华伟的底线和新政的权威。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易华伟亲赴江南。没有大军压境,以碾压性的实力将八大长老及其核心死党,在各自的据点、密室、甚至联手布下的杀阵之中,一一格杀!

整个过程干净利落,现场只留下象征朝廷威严的龙纹令牌和长老们难以置信的惊骇表情。消息传开,整个江湖为之失声。八大长老及其党羽的覆灭,以最血腥的方式宣告了帝国律法的绝对威严和皇帝武力的深不可测。这彻底粉碎了日月神教旧势力的脊梁,也为任盈盈和向问天后续整合、改造神教残余扫清了最大障碍。

核心高层凋零后,日月神教作为一个独立、对抗性的组织已不复存在。黑木崖被朝廷接管,一度成为关押重犯的秘密监狱和武道院研究某些特殊功法(如吸星大法残篇)的基地,后来部分区域改建为皇家行宫。

大部分底层教众被遣散或融入地方。部分有一技之长(如医药、毒术、机关、情报)者被朝廷和武道院吸收。少数忠心于任盈盈的旧部,成为其私人力量或融入其庞大的家族势力。

任盈盈及其六位公主女儿,成为日月神教遗产的最大受益者。她们利用神教残余的人脉、财富和某些隐秘资源(如情报网络、海外据点),结合皇室的尊荣和资源,在帝国商界、情报界乃至新兴科技领域(如早期蒸汽机械的民间投资)建立了庞大的隐形帝国。任氏家族虽不直接掌权,但其影响力渗透极深,成为帝国最顶级的门阀之一,是维系后宫女权力量的重要支柱。她们的存在,是日月神教在帝国秩序下一种奇特而成功的“借壳重生”。

少林寺成功转型为帝国官方认可的“禅武圣地”与“文化瑰宝”。其核心职能不仅是传承武学和佛法,更被赋予了重要的文化外交使命。

少林武学精华(包括七十二绝技的核心原理、锻炼法门,以及《易筋经》、《洗髓经》的部分基础篇章)被系统整理,收录于武道院。这些典籍作为研究人体潜能、完善帝国基础武学教育体系的重要参考,部分内容也作为奖励功勋者的高阶资源。高深部分仍需严格审批,确保核心不外泄。

少林僧人专注于佛法研习、武学传承(在武道院监管框架内)、医学(少林秘药得到官方支持推广)和文化保护。

易华伟深刻理解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在他统治的中后期,随着帝国海军力量的空前强大(蒸汽铁甲舰纵横四海),疆域扩张至南洋、印度洋沿岸甚至更远的新大陆(如墨西哥),他开始有意识地利用宗教作为帝国影响力的延伸。他亲自下旨,要求并大力支持少林寺遴选精通佛法、武功高深、且通晓异域语言或风土人情的精英僧侣,组成“弘法使团”。

弘法使团的使命就是宣扬佛法,他们搭乘帝国的远洋巨舰,前往新征服的领地(吕宋、爪哇、印度次大陆沿海据点)、重要的贸易伙伴国(如波斯、奥斯曼帝国)以及刚刚接触的“新大陆”(墨西哥、秘鲁等地)。他们在当地建立禅院、讲经说法,传播融合了帝国“和谐”、“忠君”、“秩序”理念的汉传佛教思想,旨在安抚新附之民,提升帝国文化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