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杀鸡儆猴(六更爆发求首订!)(第2页)
这一次他出来,已经走访了附近两个村落。
当聊到分地事情的时候,古姜嘴角就翘了起来,怎么压都压不住。
之前州府中宣传说能每户分田80亩地,他其实并不怎么相信,觉得能分个一半,甚至30亩就已经是老天眷顾了。
可其实刘封并没有说假话,这件事情确实和鲁肃没啥关系。
加上之前已经走访了的八个村落,到今天为止,刘封已经把第一批十个村落都给走了一遍了。
这一次,官府放粮食,原本说好了,像他们这样的人家,每个月放粮四石半,两个壮年劳力,每人一石半,古姜的父亲给一石,孩子给半石。
为了回报主君的信任,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鲁肃的城府极深,心里所想,在脸上却是丝毫没有暴露。
年轻公子明白了,这不就是东汉版本的漂没吗?
为首的是个年轻公子,皮娇柔嫩的,看起来年岁不大,像是大户人家的子弟,可穿着打扮却是挺普通的。
可就是心气太小,不能吃亏。
古姜没说话,可他婆娘却是忍不住了,直接把门帘一掀走了出来。
“子敬先生,此事还请全部交给小子,几日之后,定会给先生一个交代。”
毕竟这位可是湘水之盟时,偷袭荆南三郡得手之后,还能说服刘备继续维持盟约的狠角色。
不过很快,这些声音就汇聚到了刘封的跟前。
古姜原本还打算再数落几句,可听到媳妇关心自己的话后,最后也只能化作一声苦涩的叹息。
鲁肃既没有调动权,也没有检察权,这如何能让他担责呢?
九个长吏,连同二十七个衙卒一并被捆绑了起来,送到了刘封面前。
这让古姜喜出望外,这可是足以传家的根啊。
不一会儿,县衙内传来了各种凄厉的谩骂声、求饶声、示警声。
看来我和父亲的三声五令,以及子敬的谆谆教诲,还是抵不过钱货诱人啊。
唯一一点欣慰,就是来自于下山村的官吏,总算还有一个有良心的人。
这样的结果让他既无奈,又愤怒,也有一丝带着苦涩的欣慰。
这次带着潘璋以及几个护卫亲随离开襄贲县城,就是想走访一下各处村子,问问土地、粮食和各类物资的发放情况。
鲁肃顿时也是怒发冲冠,恨不能立刻把那些蟊贼全部砍了。
“说好的四石五斗粮食,到手才三石三斗,这冬天里也没地野菜可挖,就是现在少吃点,可等了开春干活,饿着肚子可伺候不好田地啊。”
“大兄弟,能讨碗水喝吗?”
一零四.二三三.二四三.一八四
要没这点东西,这粮可不好拿。
因为不论先前双方有什么矛盾,哪怕就当是刘备一方错了,那么一切的问题,也该在湘水之盟里解决了。
“文向,文珪。”
但他们让刘封失望了,因此刘封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代替鲁肃当一次恶人,替他杀人立威。
古姜虽然没喝上那救命粥,但对刘使君一样很有好感。
走访下来,竟然是古姜这个村子实给的粮食最高。
古姜微微一愣,低着脑袋装没听见。
要知道当时孙权已经很想撕毁盟约开战了,而且还有吕蒙在旁大力支持,可最后这两个人都被鲁肃给说服了,可见鲁肃的口才和眼光有多强。
刘封之所以无奈,是因为这些情况的发生,早就在他的预计之中,却很难避免,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切发生。
这里有上好的屋舍可供他们居住,晚上还提供了一顿米粥,房屋内竟然准备了柴火和稻草供他们取暖。
现在外面天寒地冻的,也没个野菜。
二月初三,经历过一天的跋涉,古姜带着家人在州牧家公子的护送下,来到了襄贲县。
可没想到,州府说的话居然这么准,一点都不缺额少份。
对于刘封一系列的举动,鲁肃要说心中没有不悦,那肯定不现实。
这段时间,他让萨合离从刘儿营里抽调了四十名少年过来,准备参与屯田工作,积累治理经验。
古姜一听,有些高兴,毕竟襄贲可就在郯城旁边,靠着州牧老爷近些,总会更有安全感。
眼看着日子一天过的比一天好,古姜心里自然是说不出的美。
他清楚的知道鲁肃心里肯定是对自己有看法了。
好多灾民都说,如果没有刘使君,他们早饿死在城外,喂了野兽了。
不过现在,还是办正事要紧。
“我可
是陈家子弟,你们放开我,放开我!”
刘封将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让鲁肃很是感动。
他一个平民,也无权无势,只能遥祝刘使君长命百岁,多子多福了。
就在古姜蹲在门口慢条斯理喝着水,一边胡思乱想的时候,远处来了十几个人。
哪怕这个人是主上的儿子。
没错,这年轻公子正是刘封。
只是考虑到刘封素来对自己尊敬,刘备又特地将他安排到自己这里,自然是对他的器重和期许。
只是情况很不尽人意。
听见年轻公子的的问话后,只能苦着脸点头道:“给了三石五斗粮食,领粮食的时候,每户人家要再抹掉两斗的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