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刘晔解困
第112章 刘晔解困
此后,古姜直接去了襄贲县,找到金睿后,将村子遇到府君,以及府君问话等一系列的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金睿闻言大惊,也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个亲信,让他赶紧去郯城报信。
金睿特地吩咐亲信,去了郯城先找公子,如果找不到公子,就去找使君。
不看见公子或使君,绝不许泄露此事。
那亲信是得过金睿救命之恩的,自然一口答应下来,保证宁死也不会泄露机密,随后就往郯城赶去。
虽然徐璆等人有坐骑,但徐璆本人坐的是牛车,虽然稳重,但速度却很慢。
再加上大队人马行进速度慢,又要绕道过桥,所以反而被金睿亲信抄小路给反超了。
待他取回来后,双手托着右履对刘备道:“使君求贤之心,晔已然尽知。晔虽不才,愿为使君殚精竭虑,以报使君恩重。只是恳请使君,爱惜身体,不可自轻。”
那刘备是在演戏吗?
黄立呆立府外,叹息一声,原本他以为是自己气量宏大,不计前嫌。
刘备双目一红,从刘晔的手中取过鞋履,弯腰穿上后,又抓住刘晔的手道:“子扬之言,乃是爱我重我,备定当谨记。”
“陶公与袁术分道扬镳之时,孟玉公更是直接起兵,将袁术派来的官吏直接逐出了汝南郡。而孟玉公最后为朝廷所罢免,离开汝南,也是拜袁术勾结李傕、郭汜所赐。”
但也正是如此,自傲之人有时候就更容易上当,因为他们自信,对自己的判断格外相信。
糜竺在一旁听的入神,也频频点头,觉得这计策非常不错,最后还出口进谏道:“子扬此计甚妙,明公可速从之。”
刘备和糜竺有些明白过来,刘晔的意思是,使臧霸里通袁术。
刘备言辞恳切,态度真诚,饶是以刘晔的早慧成熟,都忍不住心生愧疚了。
“晔愿随明公一见孟玉公。”
当时除了陶谦所在的徐州五郡外,还有豫州的汝南郡、沛国、鲁国、颍川郡、陈国、梁国、扬州的庐江郡、吴郡,青州北海国、兖州泰山郡,任城国,整整十六个郡国,声势如日中天。
刘备放松了下来,表明态度,夸赞徐璆处置得当,有理有据。
刘备、刘晔和糜竺三人回到正堂。
刘备心中暗道,脸上也是正色以待:“徐国相请说。”
可现在看来,他得祈祷刘晔气量够大了,看这一路上他毫无怨怼的份上,刘晔应该不至于说自己坏话吧?
能被他视为朋友的,也只有鲁肃和周瑜两人,可见其傲气。
“蒙使君征辟,晔只恨不能肋生双翼,好早日至使君面前谢恩。”
刘晔实在是想不到对方竟如此重视自己,他忍不住低头想要回礼。
刘备先是关心了一句,随后又表态道:“若是子扬不累,当可与我一同拜会徐公。”
“可见,孟玉公对袁术可谓是深恶痛绝。”
“既如此,为何不以袁术为敌,说动孟玉公呢?”
而如果徐璆抵制刘备,那整个广陵都可能反抗刘备。
实话实说,陶谦对徐璆与其说是器重,不如说是酬功。
如果有徐璆的全力支持,刘备甚至可以兵不血刃的收复广陵。
随即冲着刘晔感激道:“幸得子扬,否则难对徐公问罪啊。”
现在听刘子扬这么一分析,刘备愈发觉得臧霸的危险。
徐璆先是汇报了这次行县的成果,在东海以东的五个县的成果,共废黩二十七名大小官吏,其中二十二人下狱问罪。
刘备确实因为刘封和鲁肃的推荐,对刘晔非常期待。
这时,徐璆正襟危坐,话锋一转道:“璆行县国内,心中实挂念方伯。”
“在正门外。”
刘晔这番话自然是鬼话,可他总不能如实交代,我其实是看不上你的,连伱的使节都打算送给袁术当免灾符,要不是鲁肃写信来劝我,袁术那边又没动静,我都懒得过来一次。
刘备说完之后,立刻着履奔行,朝着正门而去。
刘晔这人,自视甚高,自恃才智超人,打小就不怎么看得起别人。
可糜竺素来就无急智,这一时之间如何想的出办法。
结果就是主臣二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刘子扬与先前刘封所说一模一样,都看到了臧霸的泰山贼对刘备的巨大威胁。
徐璆闻言,顿时有些疑惑:“我之家乡?此事与海西又有何瓜葛?”
果然,当天中午,徐璆的车架就回到了郯城。
现在徐璆听说了开战的消息,就立刻要赶回郯城,这摆明了是要回来兴师问罪。
所以徐璆会如此支持陶谦,并非他是陶谦的嫡系,私臣,而是他认可了陶谦迎回献帝的主张,他忠诚的是大汉这个朝廷。
“轩车早早出发,可却迟迟不见子扬身影,备寝食难安,担心子扬
可会因备驽钝而不愿赐教。”
站在一旁的黄立只觉得脑门上有无数个问号,记得前汉淮南王刘安修道有成,鸡犬升天。
而刘晔却被刘备握着手不肯松开,亲自迎入府中。
可这并不影响徐璆在徐州的声望变得更高了。
徐璆毕竟还是尊重刘备的,并未见面发难,而是遵循礼节先行拜谢刘备,然后被迎入了正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