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章 南京的反应(第3页)
邓演达依然保持谨慎:“吴佩孚反应必定迅速,我们如何在行动上快过他?因为这件事跟他们彻底闹翻脸,硬拼不是好办法。”
唐浙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光芒,他早已深思熟虑:“硬拼自然不明智,但我们可以出其不意,暗度陈仓。”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中俄边境的几个点。
“吴佩孚家大业大,调动兵马,声势浩大,需要时间,我们在东北前线,本就有一部分精锐部队处于警戒状态,命令他们,以‘边境巡逻’、‘清剿日俄残匪’为名,立即向黑河、抚远等边境要地秘密集结前出!。”
“同时,立刻动员我们在东北敌后活动的抗日游击队以及倾向于我们的地方武装,给他们补充弹药,让他们在俄军防线薄弱处制造声势,如有机会可以尝试进行小规模的渗透和占领,造成既定事实。”
他看向黄震等将领:“军事行动要快,要隐蔽,目标是抢在吴佩孚的大军全面北上之前,尽可能多地控制边境要点,至少要在外东北这片土地上,插上我们的旗帜。”
他转向恽代英和陈友仁:“同时宣传檄文要立刻起草,通电全国!内容要激昂慷慨,突出我党继承总理遗志誓死收复国土的决心,强调这是全民族的事业,非一人一派之功。”
“要呼吁全国人民支持,也要含蓄点出,希望北方的军事力量能以民族大义为重,协同行动,勿存私心。”
这后一句,既是争取舆论,也是给吴佩孚套上的一道道德枷锁。
唐浙总结道:“这样一来即便我们最终在实质占领上慢于吴佩孚,我们在道义上、在参与度上,也绝不落后,我们展现了决心,分担了风险,也分享了可能的荣耀,这不仅能遏制吴佩孚威望的无限膨胀,也能为我们未来在东北乃至全国的政治博弈争取到至关重要的筹码。”
唐浙的这一系列组合拳,兼顾了理想与现实,策略与行动,成功地统一了会场内的思想,先前持保守意见的邓演达和黄震也不再反对。
“好!就按唐先生的意见办!”众人最终达成共识。
会议结束后,南京的机器迅速开动起来。
恽代英等人连夜奋笔,一篇文采斐然充满民族激情与革命理想的《北上收复外东北檄文》迅速草拟成型。
而通往东北前线的密电也随即发出,接到命令的国民党左派部队,在夜幕和种种借口的掩护下,开始悄然向北方边境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