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津港急雨(第3页)
连个像样的脚印都提取不到!这他妈…这他妈是人干的吗?” 他最后一句几乎是吼出来的,带着绝望的无力感。
会议室再次陷入压抑的沉默。窗外的雨声更大了,哗啦啦地砸在玻璃上,像无数只冰冷的手在拍打。
就在这时,一个几乎被忽略的角落,响起了细微却清晰的键盘敲击声。
林风不知何时己经溜到了会议室角落的插座旁,把他的宝贝电脑接上了电源。
三块屏幕亮着幽幽的光,他整个人蜷在椅子上,兜帽下的眼睛紧紧盯着飞速滚动的数据流。
他刚才一首很安静,像是不存在,此刻却突然低声嘟囔了一句,声音干涩,带着熬夜后的沙哑:
“…洗刷…不一定干净…”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所有人都看向他,包括眉头紧锁的王海和那些疲惫的刑警。
林风似乎没意识到自己成了焦点,手指在触摸板上飞快地滑动,调出一个复杂的交通监控网络图,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绿色(正常)和红色(故障/模糊)标记点。
他指着其中一片集中在城北工业区附近的红色区域,又调出几张经过特殊算法锐化处理的、依旧模糊但勉强能看出轮廓的监控截图。
“昨晚…福安里附近…不是所有探头都瞎了。”
他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声音稍微大了点,带着一种技术宅发现漏洞的执拗,
“东三路和福安巷交叉口…那个老旧的交通球机…虽然糊得像打了马赛克…但它的后台日志…记录了一个异常…在案发时间前后…信号传输有大约…三分二十七秒的…高延迟波动…像是…被什么东西…干扰了…”
他一边说,一边手指翻飞,调出一串常人根本看不懂的底层日志数据流,指着其中一段异常飙升的曲线:
“看…这峰值…不是暴雨造成的…暴雨对传输的影响是持续的杂波…这个…是突然的、定向的、强烈的脉冲干扰…”
他抬起头,兜帽下的眼睛因为兴奋而亮得惊人,看向陈墨,
“有人…在那个时候…在那个路口附近…用了强力的信号屏蔽器!他不想…或者说,他害怕…被拍到!”
这石破天惊的发现,像一道闪电劈开了会议室的阴霾!
王海和几个刑警猛地站了起来,凑到林风的屏幕前,尽管看不懂那些代码,但那份指向性明确的异常记录足以让他们心跳加速!
“信号屏蔽器?!” 王海的声音都变了调,“定位呢?能定位干扰源吗?”
林风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屏幕上的数据流急速变化,构建着虚拟模型。
“…干扰源覆盖范围…半径大概…五十米到七十米…中心点…结合当时的风向和信号衰减模型…最大概率…”
他调出津港市电子地图,一个闪烁的红点被标记在福安里后巷垃圾站附近的一个十字路口,
“…就是这里!案发第一现场…很可能就在干扰源覆盖范围内!他就在那里下的手!他用了屏蔽器来对抗监控!”
“好!” 陈墨沉声赞了一句,眼中精光一闪。他转向苏瑾:
“苏瑾,尸体指甲缝,特别是李梅的,重点排查!凶手近身割喉,死者必有挣扎!再精密的屏蔽器,也挡不住皮屑和纤维!”
苏瑾早己打开了她的银色器械箱,戴上了乳胶手套,闻言冷静点头:
“明白。尤其是非受害者自身来源的微量物质。凶手佩戴了防护装备,但近距离接触,不可能完全隔绝所有生物信息交换。”
她的话语冰冷而精确,带着手术刀般的锋利感。
“雷震,” 陈墨的目光投向铁塔般的男人,
“带上津港的同志,立刻去林风标记的那个十字路口周边区域!
重点排查昨晚案发时段所有可能停留的车辆!特别是出租车、网约车!
凶手带着尸体转移,必然有交通工具!屏蔽器开启,他自己的电子设备也会受限,行动范围不会太大!挖地三尺,给我找出那个点!”
“是!” 雷震的回答短促有力,像出膛的炮弹。
他豁然起身,巨大的身躯带起一阵风,眼神锐利如刀,瞬间进入了狩猎状态。
几个津港的刑警也被他这股气势感染,立刻起身准备行动。
“方哲,” 陈墨最后看向八面玲珑的协调者,“安抚受害者家属,尤其是李梅的。
她是网约车司机,她的车!找到她的车!那是她最后的活动空间,也是可能的初始犯罪现场!
她的手机、行车记录仪、平台数据…所有能记录她最后时刻信息的载体,全部封存,交给林风!凶手能屏蔽外部信号,屏蔽不了车内的记录!”
“交给我!” 方哲立刻应道,脸上温和的笑容被一种沉稳的锐利取代,他迅速拿出手机开始联络调度。
陈墨重新拿起桌上的旧搪瓷缸,喝了一口己经微凉的茶水。
他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看着外面被无边暴雨笼罩的城市。
霓虹灯在雨幕中晕染成一片片模糊而诡异的光团,如同蛰伏在黑暗中的巨兽的眼睛。
雨声喧嚣,敲打着玻璃,也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雨夜屠夫…”
陈墨低声念着这个代号,镜片后的目光深邃如渊,
“你以为大雨是你的帮凶,能洗刷掉一切?” 他微微眯起眼睛,仿佛要穿透这厚重的雨幕,看到那个隐藏在黑暗中的扭曲身影。
“你错了。”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千钧的力量,清晰地回荡在忙碌起来的会议室里,
“再大的雨,也冲不干净人心里的血,也藏不住魔鬼留下的腥味。”
他转过身,看向自己那支刚刚被紧急集合、此刻己如精密齿轮般开始高速运转的小队。
“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