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雪夜奉天》(第2页)
座钟突然开始倒转,咔嗒声越来越急促。我跌跌撞撞退到门边,应急灯突然亮起,照亮满地碎裂的玻璃。照片上的姑娘消失了,第六个位置空着,雪地上的脚印却变成了两行,一行向前延伸进文化宫大门,一行诡异地指向镜头。
"咔嚓。"相机突然自动拍摄,闪光灯在黑暗中炸开。我惊魂未定地查看取景器,刚才空荡荡的墙角,此刻竟坐着个穿蓝色工装的年轻人,双手捧着搪瓷缸,嘴边还沾着白花花的米饭粒。¢齐′盛^晓!说?枉? ¢庚*薪+蕞`全.
年轻人抬起头,露出被炉火映得通红的脸。他的工装左胸别着"先进生产者"徽章,编号0731。我这才发现他没有影子,身体在灯光下呈半透明状,像浸在水里的水彩画。
"你是来拍照片的?"他咧嘴笑时露出颗金牙,"王师傅说今天会有记者来。"搪瓷缸里的米饭冒着热气,散发出酱油和葱花的香气。我这才注意到煤炉上的铝壶正在沸腾,壶嘴里飘出的白汽在天花板上凝成"307"三个数字。
"王师傅是谁?"我握紧相机,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年轻人舀起一勺米饭送进嘴里,喉结却没有滚动:"就是住这儿的老王头啊,他总说要等女儿回来。"他突然压低声音,"你看见墙上的奖状没?1985年的市级劳模,照片上本来有七个人......"
应急灯突然闪烁起来,年轻人的身影在光影里忽明忽暗。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斑驳的墙纸上贴着张泛黄的奖状,劳模合影里的七个人都在笑,唯有第六个位置的年轻人低着头,帽檐压得很低,露出的半张脸像被水泡过般浮肿发白。
"他叫赵卫东,"年轻人突然凑近,冰冷的呼吸喷在我耳廓,"1987年冬夜在文化宫加班时失踪的。有人说他掉进了熔炉,可那天三号炉根本没生火。"煤炉突然发出爆炸般的轰鸣,炉盖被气浪顶开,通红的炭火里滚出串东西——是串糖葫芦,山楂在烈焰中噼啪作响,糖壳融化后露出里面的棉线,像团燃烧的血丝。
座钟突然敲响,三点十七分。我转身时撞到五斗柜,相框里的照片又变了——这次台阶上站着八个人,新增的那个姑娘正举着糖葫芦朝镜头微笑,麻花辫上别着的红绒花在雪光里格外鲜艳。而第七个位置的赵卫东,脖颈处有圈深紫色的勒痕。
"她叫李晓红,"年轻人的声音带着水汽,"老王头的独生女,1987年平安夜失踪的。"他的右手缓缓抬起,指向五斗柜的镜子。我这才发现镜子里的自己穿着蓝色工装,左胸别着0731号徽章,脖颈处缠着圈暗红的棉线。
闪光灯突然自动亮起,相机在手中剧烈震动。我踉跄后退撞翻煤炉,通红的炭火滚落在地,在水泥地上烫出串焦黑的脚印。年轻人的身影在火光中逐渐清晰,工装口袋露出半截工作证,照片上的人脸竟和我一模一样。
"别跑!"他突然伸手抓住我的手腕,冰凉的手指陷进皮肉,"你不是要拍照片吗?1987年12月24日的文化宫,我们都在等你......"我拼命挣脱,相机摔在地上,胶片卷从暗盒里散落出来,在雪光中展开幅幅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