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红山白骨案:辽河流域的千年诡影》(第3页)

 日记的最后一页写着:“王建国知道得太多了,他今天问我‘水眼在哪里’,我不能说。如果我死了,凶手一定是‘老河神’——他们在县里潜伏了很久,可能就在我们身边……” 

 “老河神?”李锐反复咀嚼着这个名字,突然想起林月的父亲林建军——那个退休的历史老师,对红山文化的了解甚至超过专业学者。他立刻带人赶往林建军家,却发现屋里空无一人,墙上的照片被人取走,只有桌上留着一张纸条,上面是林建军苍劲的笔迹:“来辽河源头,告诉你所有真相。” 

 辽河源头在内蒙古与辽宁交界处的光头山,海拔1490米。李锐带着警员赶到时,林建军正站在一处悬崖边,脚下是奔腾的辽河水。他转过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李警长,你终于来了。你知道吗?我祖上就是红山文化的守护者,世世代代负责祭祀辽河。‘神谕’是真的,今年夏天辽河上游的水位异常,如果不祭祀,整个建平县都会被淹。” 

 “所以你杀了林月?”李锐掏出手枪,手指扣在扳机上。 

 林建军突然笑了,笑声在山谷里回荡:“我没杀她,是她自己愿意的。林月从小就知道家族的使命,今年6月她发现走私集团要盗挖‘水眼’里的宝藏,主动提出用自己当‘祭品’,把走私犯引到遗址,再让张教授配合演戏,假装玉器失窃……可惜张教授太贪,想独吞宝藏,王建国也是被他杀的。” 

 “那你为什么杀张教授?” 

 “他不该动‘水眼’里的东西。”林建军从怀里掏出一件玉器,正是日记里提到的“神谕”玉牌,“五千年前,红山先民为了镇压辽河的洪水,在‘水眼’里埋下了这件玉牌,用七件玉器和活人祭祀来维持平衡。现在玉牌被挖出来了,洪水很快就会来……”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轰隆的巨响,上游的山洪裹挟着泥沙咆哮而下。林建军张开双臂,朝着辽河纵身一跃:“我来当最后一个祭品!” 

 李锐冲过去时,只抓住了他飘在空中的衣角。三天后,洪水退去,建平县安然无恙。考古队在“水眼”里找到了大量红山文化的玉器,证实了“神谕”的真实性。而林月的尸体被重新安葬在牛河梁遗址旁,墓碑上刻着她生前最喜欢的一句诗:“五千年前的星光,落在辽河的波心。” 

 #### **第五章:未完的结局** 

 案件结束后,李锐调走了王建国的档案,在最后一页发现了一行用红笔写的小字:“2018年6月,我看见林月和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在遗址见面,那人手里拿着……玉猪龙。” 

 他突然想起林建军说的“走私集团”——从头到尾,他们都没抓到一个走私犯。张教授的日记里提到的“老河神”,真的只是林建军吗? 

 半年后,李锐在省博物馆的红山文化展厅里,看着玻璃柜里的玉猪龙,突然注意到展签上写着:“出土时间:2018年7月,捐赠人:匿名。”他凑近玻璃,发现玉猪龙的底座上,刻着一个模糊的“河神符”,旁边还有一道新鲜的划痕——像是用指甲刻上去的字母:“L”。 

 林月的名字拼音首字母,就是L。 

 李锐掏出手机,翻出林月的照片。照片里的女孩笑靥如花,身后是奔腾的辽河水。他突然明白,或许从一开始,这就不是一场简单的谋杀,而是一场跨越五千年的守护——有人用生命做赌注,把秘密永远藏在了辽河的波涛里。 

 而那个戴墨镜的男人,和匿名捐赠玉器的人,至今仍是谜。 

 注:本文纯属虚构(狗头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