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沈阳故宫魅影》
“邪门了!”张强的手电光束在空荡荡的展柜里晃动。昨夜十点换班时他还检查过,门窗锁具完好,红外报警器也没触发。更诡异的是,展柜玻璃碎裂的边缘呈放射状,却没有任何外力撬动的痕迹,像是什么东西从内部炸开。
市刑侦支队的李维赶到时,颐和殿己被警戒线围住。这位40岁的老刑警蹲在展柜前,戴着手套捡起一块碎瓷片——釉色均匀,胎质细腻,确是乾隆年间官窑珍品。“调取监控。”他对技术员小王说。
监控室里,西个摄像头的画面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从零点到三点,颐和殿内空无一人,唯有雪花在窗棂上堆积。凌晨2:58,画面突然闪过一道蓝光,随即展柜玻璃“嘭”地碎裂,转心瓶凭空消失。
“蓝光?”李维皱眉,“技术科能恢复细节吗?”
小王摇头:“像是强磁场干扰,那段录像全是噪点。”
这时,文物专家陈教授匆匆赶来,看到展柜时脸色骤变:“这瓶子……不对劲。”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照片,“上个月文物普查时,我给它拍过照,瓶底有块指甲盖大的窑裂,可现场碎片里没找到这块残片。”
李维心头一沉。若碎瓷片不全,意味着转心瓶可能是被调包后,再由内应炸碎展柜伪造失窃。可谁能在故宫重重守卫下完成调包?他想起二十年前的一桩悬案——1993年,沈阳故宫也曾丢失过一件明代玉圭,同样是安防系统完好,至今未破。
档案室的灰尘在阳光下飞舞,李维翻出1993年的卷宗。泛黄的照片上,年轻的陈教授正指着玻璃展柜,里面空无一物。当年的玉圭失窃案与今日如出一辙:无撬痕、无监控异常、现场留下一枚模糊的血指纹。·3!0-1^b+o′o+k`..c!o-m*
“陈教授,您对当年的案子还有印象吗?”李维拨通电话。
老教授沉默片刻:“记得。那天我值班,玉圭是前一天刚从库房移到展厅的。早上发现失窃时,展柜玻璃也是从内部碎裂,地上有几滴血,像是窃贼被玻璃划伤。”
“血指纹比对上了吗?”
“没有。数据库里找不到匹配项。”陈教授的声音突然压低,“其实……当年我在展柜底部发现过一行小字,用朱砂写的,像符咒。”
李维驱车赶往陈教授家。书房墙上挂着一幅《清明上河图》摹本,老教授从书柜深处取出一个木盒,里面是张宣纸拓片,上面是歪歪扭扭的篆体:“**太岁在寅,阴兵借道**”。
“这是……”
“当年我偷偷拓下来的,没敢写进报告。”陈教授苦笑,“故宫老员工说,这是‘阴兵借道’的符咒。相传清末民初,沈阳故宫曾闹过鬼,每到子时,就能听见走廊里有盔甲碰撞声。”
李维不以为然:“我不信鬼神。”他掏出手机,拍下拓片发给省考古所的朋友,“帮我查查这八个字的出处。”
下午,朋友回复:“这是道教‘移物咒’,但缺了后半段。完整的咒语应该是‘太岁在寅,阴兵借道;乾坤倒转,物归其主’。据说清末奉天知府荣裕曾用它来‘请’走文物,应付八国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