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冰城旧影:医学院的第八阶梯》(第3页)

 “悲剧发生在10月3日凌晨……”刘教授声音低沉下来,“就在顾静菡穿过‘第八阶梯’区域去传递那份关键的血清时,她意外滑倒了!可能是台阶湿滑,可能是太过疲惫体力不支,也可能就是被那诡异的光影和人声叠加现象吓到恍惚了一刹那……总之,她摔倒了,后脑重重撞在台阶突出的尖锐金属角上。等孙教授听到异常的碰撞声(或许还掺杂着她滑倒前那一刻的惊呼)赶来时,人己经不行了……那份急需的血清,也撒了……” 

 这个打击对孙教授是毁灭性的。他将爱徒的死归咎于自己的责任和工作环境的“不详”,更痛苦于没能及时听到她最后的呼救。刘教授叹息道:“顾静菡倒下的地方,就在那个特殊声光聚焦点的台阶上……‘第八阶梯’……” 

 顾静菡死后,医院迅速关闭了那个区域。一来是结构确实存在湿滑、采光差的问题(她的意外是现实危险);二来是那些物理怪象在当时的认知下无法彻底解释,只会徒增恐慌。于是,“强制封闭(1950.10.3)”的命令下达了,通往那里的通道被彻底砌墙堵死。图纸也被锁进了绝密档案室。孙教授因愧疚自责加上过度劳累,几个月后精神崩溃,最终辞职离开了医院,不知所踪。而他“常在‘第八阶梯’徘徊,说他能听到顾静菡的声音,能闻到她的味道……甚至说她在等他交班(实际上,孙教授自己就是在那个灾难夜与顾护士进行工作‘交接’的人)”——这些哀思成疾产生的幻听幻视和精神症状,连同那个关于‘幽灵护士接班’的恐怖传说,就成了深埋在院史里的一缕旧梦,只在偶然间,通过老旧的管道、缝隙和巧合的光线震动,重新回荡在寂静的夜里。宋教授从小在医院长大,他的父母辈正是当时的亲历者或耳闻者,那些传说可能在他幼时无意中听到,深埋心底。那天深夜,当他因故(也许是检查一个老设备)接近那个封闭区域时,正好环境条件(夜深人静,灯光昏暗,气流异常)复现了图纸所述的现象。他听到了叠加的回音(七个现实的脚步声叠加上特定的历史声响残留),看到了光斑投射的扭曲“影子”(他潜意识里也许期待或恐惧着某种“接班”现象,大脑将其解读成了活动的影),并走到尽头,踩到了图纸上标记“无物理承载”的位置(实际什么都没有)……那一瞬间,物理的异常(踩空)和心理深埋的恐惧(传说+潜意识中对那个历史悲剧的敬畏与担忧)猛烈叠加,彻底压倒了他严谨科学家的认知框架,让他瞬间崩溃,仿佛真的遇到了“等‘他们’交班”的幽灵。他口中混乱的“不止七个(指脚步声)”、“影子移动”、“台阶是空的(第八阶不存在实体)”、“交班(源于传说和孙教授的故事)”等,就不再是超自然,而是认知被扭曲后的现实描述和潜意识的释放! 

 尾声:旧影不散,暖阳常在 

 林薇将发现和老教授的讲述整理成一份详实的报告,提交给了院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报告中严格从科学角度分析了“第八阶梯”现象的声光物理原理、建筑结构缺陷、环境诱发因素,以及宋教授应激事件的心理成因,呼吁对这个区域的建筑结构进行彻底的隔声、隔光工程修缮,避免任何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报告引起了高度重视。几天后,专业的工程队进场,对那个老旧的楼梯井和周边区域进行了检测和加固。确实发现了导致异常声光现象的关键结构缝隙和扭曲的镜面(几处老旧的磨砂金属管道壁和通风管弯头)。他们用新材料填补了缝隙,封堵了可能引起“虚影”的光线通道,加装了新的照明系统,彻底消除了形成那个“第八阶梯”幻影的物理基础。 

 宋教授在经过充分休息和心理疏导后,重新回到了岗位。了解了全部真相后,他坦然了许多,眼中那残留的惊惶被一种深深的释怀和感慨取代。林薇也拿到了她那份沉甸甸的实习报告:不再是简单的档案整理任务,而是一次首面历史阴影、揭示现象本质、排除安全隐患的宝贵经历。 

 又是一个清晨,林薇独自站在北楼的连廊前。阳光穿透洁净的玻璃洒在崭新的标识牌上。那座历经沧桑的老楼,在晨曦中依然沉默,像一个饱经风霜却依然挺立的老人,内部不再有不祥的低语。那些尘封的悲伤、未解的谜团,己被科学的光照亮、驱散。它承载着的厚重历史,那些为生命挣扎付出的代价、那些因无知而生的恐惧,最终化作提醒后来者前行的路标,警示着在探寻真相的道路上,既要有敬畏之心,更要秉持理性之光。 

 楼下花园里,年轻的实习生们朝气蓬勃地集合,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阳光洒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驱散了清晨最后一丝寒意,也驱散了过往旧影残留的最后一丝阴翳。在这座生机勃勃的现代都市中心,科学与历史最终握手言和,共同指向一个更明亮、更坚实的未来。林薇深吸一口带着松花江气息的清冽空气,转身,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科学的笃定,大步朝着阳光下的人群走去。冰城医学院,她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注:本文纯属虚构(狗头保命) 

 另外最近在想围绕哪篇写一部长篇小说,有兴趣的大家可以提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