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回程(第3页)

 “父亲。” 

 南烁回过神,接过参茶。“坐吧。” 

 允堂在南烁身边坐下,看着那幅画像,忍不住问。 

 “父亲,如果...如果太子哥哥真的牵涉其中,您会...” 

 南烁沉默良久,才缓缓道。“朕是皇帝,但也是父亲。” 

 这句话说得含糊,允堂却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父亲终究是舍不得太子哥哥的。 

 “儿臣相信太子哥哥是清白的。” 

 南烁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朕也希望如此。” 

 十日后,南巡队伍终于回到京城。与往常不同,此次回京没有盛大的迎接仪式,只有少数几位重臣在宫门外等候。 

 太子南承瑾站在众臣之前,面色平静,但紧握的拳头泄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南烁走下马车,目光在太子脸上停留片刻。 

 “太子监国辛苦,随朕来御书房。其他人都散了吧。” 

 允堂跟在父亲身后,经过太子身边时,悄悄递给他一个安心的眼神。 

 御书房内,南烁屏退左右,只留下太子和允堂。 

 “跪下。” 

 南承瑾应声跪地。 

 “蒋家之事,你可知情?”南烁首截了当地问。 

 南承瑾抬头,目光坚定。 

 “儿臣绝不知情。若早知蒋家有此不臣之心,儿臣定会第一时间禀报父皇,大义灭亲!” 

 南烁盯着他看了许久,方才道。 

 “朕信你。” 

 南承瑾明显松了口气。 

 但南烁接下来的话又让他的心提了起来。 

 “但你是太子,蒋家是你的外家,李崇义是你的老师。他们犯下如此大罪,你难辞其咎。” 

 南承瑾叩首。 

 “儿臣愿领责罚。” 

 允堂在一旁看着,忍不住开口。 

 “父亲,太子哥哥...” 

 “住口。朕与太子说话,不得插嘴。” 

 允堂只得噤声,担忧地看着太子哥哥。 

 南烁起身,在御书房内踱步。 

 “蒋家谋逆,罪证确凿,按律当诛九族。但你是太子,若诛蒋家九族,你也难逃牵连。” 

 南承瑾面色苍白,却仍保持着镇定。 

 “儿臣明白。” 

 南烁停下脚步,转身看着他。 

 “朕给你两个选择。其一,朕下旨彻查此事,依律处置;其二,你亲自审理此案,给朝野一个交代。” 

 南承瑾怔住了。 

 他明白父皇的用意:若由他亲自审理母族谋逆案,虽是大义灭亲之举,却也等于亲手斩断了自己的外戚势力。但若不接此案,他的太子之位恐怕难保。 

 片刻沉默后,南承瑾叩首。 

 “儿臣愿亲自审理此案,以证清白。” 

 南烁点头。 

 “好。朕给你三日时间。三日后,朕要看到结果。” 

 南承瑾行礼告退。待他离去后,允堂急忙问。 

 “父亲,您真的要太子哥哥亲自审理蒋家的案子吗?这对他来说太残忍了!” 

 南烁长叹一声。 

 “这是他必须经历的考验。若连这一关都过不了,将来如何担得起这万里江山?” 

 允堂似懂非懂,但见父皇神色疲惫,也不再追问。 

 接下来的三日,京城气氛凝重。太子闭门不出,日夜审阅蒋家案件的卷宗。允堂几次想去东宫探望,都被侍卫拦在门外。 

 第三日傍晚,太子终于走出东宫,手持奏本前往御书房。 

 允堂得知消息,急忙赶去。他到达时,正听见太子平静的声音。 

 “...蒋维父子通敌叛国,罪证确凿,按律当斩。蒋家其余男丁流放三千里,女眷没入官婢。李崇义结党营私,罢官夺爵,流放岭南...” 

 南烁翻阅着太子的奏本,良久不语。 

 允堂屏息凝神,等待着父亲的裁决。 

 终于,南烁开口。“准奏。” 

 太子明显松了口气,但脸色依然苍白。 

 南烁看着他,语气缓和了些。 

 “这几日辛苦了。回去好生休息吧。” 

 太子行礼告退。经过允堂身边时,他脚步微顿,低声道。“谢谢。” 

 允堂不明所以,待太子离去后,才问南烁。 

 “父亲,太子哥哥为何突然谢我?” 

 南烁将一份密报递给他。 

 “你自己看吧。” 

 允堂接过密报,惊讶地发现上面记录的是他这几日暗中联络朝中老臣,为太子求情的举动。 

 “父亲都知道?”他惊讶地问。 

 南烁笑了笑。 

 “这宫中,有什么事是朕不知道的?” 

 允堂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南烁拍拍他的肩。 

 “你做得对。兄弟之间,本该相互扶持。” 

 他走到窗前,望着东宫的方向,轻声道。 

 “经此一事,太子应该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 

 允堂顺着父亲的目光望去,只见夕阳余晖中,太子的身影渐行渐远,孤单而坚定。 

 他自己呢?在这场风波中成长了吗?。从最初那个只知玩闹的十五皇子,变成了懂得为父兄分忧的南家儿郎。 

 夜幕降临,宫灯次第亮起。南烁转身对允堂道。 

 “走吧,陪朕去用膳。明日,又有明日的事要操心了。” 

 允堂点头,跟上父亲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