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熙攘的人群

 琰琋目光掠向远处的文峰塔,语气沉稳,却在开口时多了点似笑非笑的味道:“我们成婚那时,朝廷确实有这样的打算。′萝`拉/小~说, *追¨最!新*章·节¨” 

 话音落下,视线缓缓移回,带着几分探寻,像是随意补充:“应该就在这一两年。梁国花了几十年统一十国,各方百废待兴,恩科势在必行。” 

 沅澄微微一怔,那瞬间的意外像水波轻轻漾开,迎着他的目光,她唇角漾起不输气势的笑——场子是稳住了,可心口还是扑通地跳了两下,心底忍不住暗暗哀嚎:这样看人,谁受得住? 

 “他们应该就是在等着这样的消息。这里随便放出一个人,大抵都能赢过个方才俊。”她淡声说着,迎着他的目光不退半分,那抹笑意里既有赞许。 

 两人的视线在空中交织,谁也不急着开口,气息中却藏着微妙的暖意与不言的默契。 

 踏过石桥,沿河的街市徐徐展开,临水的茶肆挂着素白灯笼,座中满是摇扇闲谈的文士与笑吟的女子。 

 沅澄与琰琋随意在一间临河茶肆落座,茶汤清碧,香气中带着春芽独有的清甜与一缕梨花气,临水的风拂过帘子,带来河面粼粼光影,街巷间谈诗论赋的声音此起彼落。°比?^)奇?中u文±网! 

 檀木桌旁,一位白须老者正为满屋客人讲离骚,开篇便将屈原的忧思化作细腻的声韵,抑扬间竟引得几位过客停下脚步侧耳聆听。 

 再望向隔壁桌,两位衣衫朴素的农人正在讨论某句诗的用韵,一人还随手在茶盖上以水作笔,写下几个漂亮的行草。 

 这样的场景并非特例,街角的卖饼小贩与过路书生也能接上一两句古文,连过船的艄公都会以诗应和码头的唱曲。 

 沅澄垂眸,指尖摩挲着温热的茶盏,心中己然肯定——这里的文气,不只是士子与诗社的专利,而是渗进了百姓的日常。这鸣玉镇,当真是人人皆可为文学家。 

 忽然,远处传来一声沉厚悠远的钟鸣,自镇北山腰的文峰塔而来,那声音沉稳浑厚,如潮水拍击心湖,令她心神微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