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鸟铳(第2页)

 这样看来,多项选择题也就变成了单选题,只能选择鸟铳。 

 而且鸟铳制造技术己扩散至全国,北方宣府、南方福建均有成熟工匠群体,只要给足工钱,产能和良品率都不是问题。`珊!叭·看\书/旺\ ^追~最\歆~蟑/結· 

 同时根据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的军事著作《练兵实纪》所写,鸟铳训练成本更低。 

 士兵只需掌握“装铅子、点火绳、瞄准”三步骤,10天即可初步实战。 

 而且维修简易,前线士兵可用随身工具拆卸清理,据记载武器战损率低于15%。 

 而方方面面更好的鲁密铳,它技术改良虽具前瞻性,却触碰了杨凡此时的三大死穴:缺银子、缺专业工匠、缺时间。 

 相比之下,鸟铳作为“成熟技术底线”,虽非最优解,却是唯一能在短期内武装新军的最好选择。 

 片刻后,杨凡目光坚定地扫视众人:“虞大人,我己决定鸟铳即刻投入批量制造、装备军队,但都需精造,也要严控炸膛率。” 

 瞧见杨凡下了命令,虞承文马上应承道:“卑职得令。” 

 杨凡继续说:“鸟铳大规模装备,但鲁密铳适合精准打击、猎杀敌将,又兼顾射程与威力,除产能不足且造价高昂外其他皆是优于鸟铳,也算是军国利器。” 

 话音落下,杨凡呼唤道:“阎把总、高把总。” 

 阎宗盛与高源闻声越过众人,回应道:“属下在。” 

 “鲁密铳产能不足,我只订购一百杆,你们军情司和散兵司各配五十杆,由你们局内考核后分配给敢战又不善弓弩之士。” 

 “属下遵命。”两人应下。 

 “至于燧发铳……” 

 杨凡沉吟片刻,他来自未来,就算再怎么不了解历史,也至少知道火绳枪到燧发铳是必经之路。 

 以后发展趋势是燧发铳,所以他还是下了决心:“虞大人,燧发铳代表未来,还需网罗匠人,研究推敲,精研构造。” 

 虞承文深受触动,重重点头:“大人英明。末将忙完鸟铳量产之事,便调配精工良匠,专攻燧发枪难题。不敢有半点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