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鸟铳(第3页)
火铳说完,杨凡心头落下一件事情,我他扭头朝大校场看去,那边还在进行队列训练,号声一浪高过一浪。
鸟铳是成熟技术,无非就是看重工匠、材料两者,两者严控的话,军器局稳定制造良品并不是什么难事。
相信过不了多少时日,杨凡手下的兵就不再是仅拿木棍操练了。
虞承文想到一个关键的事:“鸟铳大规模批量生产,是生产多少杆,除了鸟铳、鲁密铳,近战武器刀枪棍棒和盾牌又需多少?还请大人示下。”
“我计划步兵千总部内,六成火铳手、二成长枪手、二成刀盾手,外加火炮。”
短短一句话恍如平地惊雷,周围众人尽是呆住,惊愕地望向杨凡。
虞承文有些不敢置信,一度怀疑自己的耳朵,半响他才试探般地询问:“大人的意思是,六成都是火铳手??”
“是的。”
虞承文、寇汉霄几人咋舌。
这个时代比如大同、宣府镇这等地方边军火器率也就二成左右。
火器率高的军队倒是也有,之前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在辽东组建的关宁军车营,就以火器与骑兵结合著称。
根据《明季北略》记载,宁远之战(1626年)中,明军依托11门红夷大炮和密集火铳火力击退后金,火器手占比约西成。
崇祯初年,关宁军进一步扩编车营,每营配备佛郎机炮256门、鸟铳512支,火器手占比达五成。
除此之外还有卢象升的天雄军,卢象升的步兵营采用“三段击”战术,火铳手分三排轮射,编制中火器手占比也只有三成。
与军队比起来,杨凡提出的六成火铳手的确远高于其他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