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选甲

 杨凡只觉太阳穴突突首跳,但心里明镜似的。*x·i?a,o·s+h/u,o.n_i!u\.`c~o.m\ 

 火铳才是未来的趋势,可这话要怎么跟眼前这些惯熟冷兵器的人说清? 

 他不知道的是,此时地球另一端的欧洲线列火枪军队也才初露端倪。 

 17世纪初,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推行军事改革,开创了近代线列步兵的先河。 

 因本国人口寡而资源丰,他力主大规模装备造价更高却更轻便的燧发枪,军队列阵时以横队展开,早期火枪手与长矛手交替配置,前者居前,后者殿后。 

 作战时,火枪手以多列纵深交替射击,借持续火力杀伤敌军、瓦解士气。 

 经历次实战,古斯塔夫二世渐觉长矛手作用有限,遂逐步削减其比例,又过了许多年,长矛手才彻底退出战场。 

 校场上,两方一番唇枪舌剑,众将最终还是依了杨凡的坚持。 

 两江守备营战力编成还是定为六成火铳手、西成长枪手,另配火炮。 

 事还没完。杨凡朝旁侧让开半步,对虞承文道:“火铳事了,剩下要事就是甲胄铁甲,还请虞大人细说。” 

 周遭众人眼前顿时一亮,方才与杨凡争论失败的阴霾一扫而空。?j_w¢x*s?.^o¢r*g^ 

 显然,在场人都对甲胄极为看重。 

 连一旁本耷拉着头,昏昏欲睡的阎宗盛也来了精神,两手一撑便挤进了人群。 

 虞承文清了清嗓子,朗声道:“下面说咱们守备营的铁甲生产计划。 

 铁甲分作明甲与暗甲,暗甲便是布面甲,边军多配这个暗甲。 

 但经军器局试验队反复测试,暗甲虽轻便,然防御力却不及明甲。边军向来传言暗甲不易生锈,可实验队试过才知,不是不生锈,只是锈在里头,外头瞧不出来罢了。” 

 暗甲(布面甲)是崇祯年间最普及的铁甲,核心特征是铁叶内嵌于布料之下,形成“外布内铁”的复合结构。 

 这种设计既保留了铁甲的防护力,又借多层布料缓冲火器冲击,还一度被认为能解决传统铁甲易生锈、重量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