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绝笔

 翌日,天色未明。/纨. ~ ¨鰰-颤! ′最¨芯*蟑\截_埂/辛·哙· 

 卯时初刻,紫禁城灯火通明,冠盖云集。 

 文武百官按照品级序列,鸦雀无声地肃立在京秋的晨风里,等待着宫门开启。 

 丹陛两侧巨大的铜鹤香炉中吐出袅袅青烟,更添几分肃穆与压抑。沉重的钟鼓声响起,宫门缓缓洞开,百官依序鱼贯而入,步入宏伟空旷的奉天门。 

 杨凡身着官服,在引路太监的带领下,也跟着进入了紫禁城,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象征这个国家最高权力运作的早朝。 

 昨晚有宫内派人来知会他,说崇祯让他明日早朝列席,站班旁听。他被安排在武官班次的最末尾,靠近那殿门的位置。 

 奉天门烛火通明,但难以完全驱散黎明的阴暗。 

 崇祯皇帝高踞于龙椅之上,脸色在摇曳的烛光下显得比平日更加苍白,眼窝深陷,但一双眸子却亮得惊人,紧紧盯着徐徐而入的文武百官。 

 繁琐的朝仪之后,轮到了最重要的兵事奏报。当值太监上前,尖着嗓子,开始奏本。 

 杨凡没有自己的位置,只能站在武官末尾,他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门外灌入的寒意,以及殿内庄严肃穆气氛。 

 他低眉垂首,如同殿内其他官员一样,安静地听着大臣们依次出列,奏报着各地的事务。-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 

 同时默默观察着这帝国中枢的运作,揣测今日皇帝要让自己参与早朝的用意。 

 崇祯特批他列席早朝,但仅为站班旁听,不能像京官那样出列奏事,本质也是皇帝彰显优礼功臣的姿态。 

 期间,兵部议定了其他几路勤王军队的赏罚,过程虽有争议,但总算有了定论。 

 随后,话题不可避免地转向了杨凡,他是本次勤王战中功劳最著者,封赏问题自然也是最有争议性的。 

 与昨日早朝的中下级官员小规模试探不同,今日的朝堂之上,立场似乎分明了许多。 

 首辅温体仁一系的官员,不时有人出列,言辞恳切地赞扬杨凡“战功卓著,勇冠三军”,并力陈若以此等悍将镇守宣大,必能“慑服虏胆,拱卫京师,使九边安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