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改良造纸(第2页)
“听说您以前在造纸坊做过?能不能跟俺说说,现在造纸都用啥材料,流程咋走?”
王老实喝了口茶,定了定神,慢慢说道。
“回寨主,现在造纸多用楮树皮、竹子,得先泡软了,再煮烂,捣成纸浆,最后用竹帘抄成纸,烘干了才算成。”
“可这楮树皮和竹子金贵,还得从南方运过来,成本高得很;”
“流程也麻烦,光是煮树皮就得十天半个月,出纸还少,一张纸自然卖得贵。^天`禧′暁^税¨罔` /最~薪^漳/截-庚¨新?筷?”
“那要是用海边的材料呢?”
张净追问,“比如芦苇、稻草、破渔网,这些东西到处都是,能不能用来造纸?”
王老实愣了愣,摇了摇头:“芦苇和稻草倒是试过,可纤维太硬,煮不烂,抄出来的纸又脆又糙,写不了字;”
“破渔网是麻做的,倒是能用来造纸,可以前的法子得把渔网拆成线,再煮烂,太费功夫,成本也不低。”
“那咱们就改法子!”
张净拿出纸笔,一边画一边说,“第一,材料用芦苇、破渔网混合。”
“芦苇多,渔网有韧性,混在一起能互补;”
“第二,浸泡的时候加石灰,石灰能加速纤维腐烂,不用煮十天半个月,三天就能煮烂;”
“第三,碾压的时候用石碾子,比人工捣浆更充分,纸浆更细;”
“第西,抄纸的竹帘改得密一些,再在纸浆里加少量旧纸浆,增加纸的韧性,这样抄出来的纸就不会脆了!”
王老实凑过去看张净画的图,眼睛越睁越大:“加石灰?用石碾子?寨主您这法子……”
“俺以前听老掌柜提过一嘴,说南方有人试过用石灰泡材料,可没敢大面积弄。”
“要是真能成,那材料成本至少能降七成以上!”
“成不成,试了才知道!”张净拍板,
“曹正,你给王师傅调二十个青壮,再找个靠近水源的地方,搭个临时造纸坊,材料让武松去收。”
“海边的破渔网、田埂上的芦苇,越多越好,按斤给百姓算钱,让他们也能赚点外快!”
第二天一早,鹰嘴崖下的小溪边就热闹起来。
青壮们搭起了木棚,王老实指挥着众人挖了三个大池子:
一个泡材料,一个煮纸浆,一个抄纸;
武松带着人,驾着小船沿海收破渔网,百姓们听说“义勇营收渔网给铜钱”,纷纷把家里的破渔网、旧麻线都拿了来,不到三天,就收了足足两百多斤。
第一次试验并不顺利。
王老实按张净说的,把芦苇和破渔网切碎,泡进加了石灰的池子里,三天后捞出来煮,可煮出来的纤维还是有些硬,捣成纸浆后,抄出来的纸虽然比以前韧了些,却还是粗糙,写起字来墨水会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