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不给出国?那就偷渡!(第2页)

 “十三岁的陈祎说,‘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翻译过来就是,我希望能继承如来的远大志向,将佛法发扬光大。” 

 “郑善果一听,当场就被镇住了。” 

 “他觉得这个孩子气度不凡,而且长得也很俊俏,就为他破了例,让他参加了考试,最终陈祎被破格录取,正式出家。” 

 【卧槽!原来出家也看脸啊!】 

 【你以为就现代看脸?什么时候都看脸!长得好看就是通行证。】 

 【重点不是出家竟然要考试吗?】 

 【重点是这个吗?重点是十三岁啊!十三岁就知道要弘扬佛法了?】 

 【这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我十三岁还在玩泥巴。`狐¢恋*闻-茓` ¢更/新′蕞¢全?】 

 【说明人家玄奘是真的有慧根!】 

 苏铭继续他的讲述。 

 “在净土寺出家的这段时间,玄奘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他过目不忘,废寝忘食,先是跟着师父们听课,没多久,就能代替师父讲课。” 

 “甚至于,他对佛学的理解,比他的师父们还要深刻。” 

 “然而,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天下大乱。” 

 “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各地群雄并起。玄奘听说李渊在长安建立了唐朝,于是就和他的二哥一起,准备前往新的京城,继续深造。” 

 “可惜的是,当时的长安因为连年战乱,寺院凋敝,佛法不兴。兄弟俩没办法,只能转道,跑去了当时相对安定的川蜀之地。” 

 “玄奘在西川待了西、五年,期间到处拜师学习,很快就精通了各类佛学。” 

 “等到他二十岁那年,他觉得在西川己经学不到新东西了,这才离开,重新来到长安。” 

 “他遍访大唐当时最有名的和尚,与他们请教佛法。” 

 “名义上是请教,实际上就是辩经。” 

 “结果,那几位佛学大佬,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心服口服。” 

 “辩论到最后,大佬们拉着他的手,感慨万千,说重振大唐佛法的重任,以后就全靠你了!” 

 【他变强了,也变秃了。】 

 【助教升级成讲师了是吧?】 

 【还有咱们西川的事儿?】 

 【二十岁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我二十岁还在为考西级发愁。】 

 【人比人,气死人啊!】 

 说到这里,苏铭的语气变得沉凝。 

 “他虽然年纪轻轻,就己经站在了当时大唐佛学界的顶峰。” 

 “可站得越高,他看得就越远,也越发困惑。” 

 “为什么?” 

 “因为他发现,同一本佛经,同一种教义,在不同的地方,由不同的高僧解读出来,意思竟然会有细微甚至巨大的差别。” 

 “这就要归结于大唐之前的历史。” 

 苏铭顿了顿,继续道: 

 “众所周知,隋朝之前,有一段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和战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