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司马懿请出使江东(第3页)

 再不出手,曹操的身边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下一代也会没有。 

 司马懿,杨修,他们原本站在曹丕和曹植的身后,代表曹操希望相争的两个儿子。 

 私底下曹操不管他们意欲何为,唯一所需要确定的是,他的儿子有争的本事,能够争。 

 然而让曹禧一搅和,曹丕也罢,曹植也好,衬托得让曹操脸都黑了。 

 一个个无用之人! 

 “便让他走一趟。”自请入江东者,当知前路多有风险,敢去,曹操岂能不给人一个机会,想去便让他去。 

 曹操答应爽快,在郭嘉意料之中。 

 “冲儿一再请之,希望能够得军师授课,他是想跟禧儿一道上课。”曹操提及另一桩事,算是私事,但这事也不仅仅是私事。 

 郭嘉与曹操对视一眼,莞尔一笑,“冲公子聪慧,和小娘子却不是同类人。” 

 此话一语双关,曹操一怔,终是挥挥手道:“先前想跟禧儿培养感情,无意让她和其他人过多接触,但总要接触。” 

 是的,必须要接触,曹操不得不为曹禧准备后路。 

 他不年轻了,来日这份家业总是要交出去的。那样一个人和曹禧的感情好坏,关系曹禧以后的日子好与坏。 

 曹丕,不喜欢曹禧。 

 曹操非常清晰的感受到曹丕对曹禧的不喜。 

 因为曹禧的聪明,因为曹禧轻易得到他想要而要不到的司马懿。 

 甚至,曹丕拿了司马懿当宝,曹禧只当寻常,越发衬得曹丕不如曹禧。 

 曹丕本不如曹禧。 

 可是,纵然这是一个事实,不代表曹丕愿意接受这一个事实。 

 曹操由此明了曹丕的问题所在,忌贤不能纳能。 

 这是大忌! 

 曹操对曹丕的评价,一降再降。 

 可是,曹植有没有问题。 

 曹植素有才名,曹操喜欢曹植的才华。可是这样的曹植,在政治上的觉悟尤其不如曹丕。以至于曹操看在眼里,那心里实在是…… 

 难受归难受,他还有曹冲。 

 可是,郭嘉所言不虚,曹冲是聪明,那份聪明若是和曹禧比,聪明亦各有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郭嘉是不愿意教导曹冲的。 

 “罢了罢了。”郭嘉拒绝之意,曹操听出来了。 

 正因为听明白,曹操只能是放下,绝口不再提。 

 曹禧那儿听说司马懿自请出使江东,便也对此表示期待,本以为人乖乖的去了就好,谁料人家寻上曹禧。 

 “小娘子。”曹禧遇上司马懿拜见,司空府内等曹禧,曹禧的习惯要摸清楚不难,上午上课,下晌习武。 

 上课的曹禧自是遇不上的,习武的曹禧可以。 

 司马懿立在外侧,让人通传领入,院中的曹禧满头大汗,刚练完武呢。 

 “有事?”曹禧虽然是明知故问,还是要问的。 

 司马懿和杨修不同,这是一个心不甘情不愿为曹禧所用的人,对付这样的人,曹禧只要他安分做好她安排的事,如修教材,如教书,剩下的不管。 

 人才,怎么用都是用。 

 不愿意为你出谋划策,为你分忧,无妨,做别的事,可以称得上不需要过多精力的事。 

 教书,教材都是司马懿参与编好的,曹禧让他们上课,思想品德她亲自上手教的。 

 学校的学生们,只要屁股坐得正,纵然有人有意教坏人,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曹禧无所谓一众先生中有多少人有私心,也无所谓他们之中有多少人夹带私货的教。 

 教材是根本,她再教了人思考的本质,都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比起这些世家贵族公子们不知人间疾苦,学校这些人听了世家贵族公子们的话,是极其不认同的。 

 毕竟,曹禧跟他们所有人说过,不能为他们解决温饱问题,不认为吃饱喝足是重中之重的大事的人,这样的一群人,叫站着说话不腰痛。 

 人与人之间是不相同的。 

 贵族世家们都拿了普通人是什么? 

 是可以剥削的对象。 

 他们是不愿意普通人读书识字的。 

 在这种情况下,又当如何? 

 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须自己努力,不要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 

 曹禧一再跟人强调,或许会有人说,读书识字也未必见得有用。可是,不读书,便连那一丁点微薄的希望都没有。 

 学校在这儿,曹禧尽所能让他们明白,读书这条路,她摆在他们面前了,至于最后他们能不能捉住机会学有所成,在他们自己。 

 不明白读书意义的人,不认为这会是一个大好能够改变他们人生的机会,最终也会为此付出代价。 

 故,懂了的人会捉住一切机会学习。 

 不懂的,也罢了! 

 曹禧不认为她可以用自己的努力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从来她的目标都是,能够让越多的人过得更好便好。 

 司马懿怕是也明了,学校的事,曹禧捉住的思想品德的课。这样的课,在于收拢人心,也在于让人们学会思考。 

 而曹禧一旦到学校讲课,有多少人为曹禧的课所吸引? 

 曹禧是个好学的人,也是一个能够学以致用,变成自己东西的人。 

 谈论国事天下事,以及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很明显,曹禧都可以。 

 她不会画一个让人可望不可及的饼,而是从细微处入手,比如今日多识了两个字,比如今日多读了两遍文章。这都是每一日的成就。 

 积少成多,曹禧尊重每一个认真学习的人。更是认为只要努力了,无论结果如何,至少对得起自己的。 

 曹禧这样办学校,在于育人,所谓育的,不仅仅是治国安天下的栋梁,更是一个个在基层的普通人。 

 司马懿跟了曹禧两年多,曹禧从未为难他,可是也不像对杨修一样的对他重视。 

 他明白,曹禧用他,是要杀一儆百! 

 但人在手里,怎么用,反正司马懿也不愿意为她所用不是吗? 

 既如此,曹禧如他所愿不用不好吗? 

 司马懿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他的所有计划,因为曹禧全部被打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