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1章 请长安侯教我们兵法

 这,这…… 

 抢掠怎么会是对的呢。!s¨a!n¨y¢e\w\u-./o/r·g- 

 一时间无人吱声。 

 曹禧倒是十分满意,“观诸位的反应,我明白了,诸位不认为抢掠是对的,却为何对改军法生出不满?” 

 坦然相询,曹禧目光柔和的和下方的人们对视,似在无声的说,来来来,你们把你们的想法说出来,我洗耳恭听。 

 “死的人太多。”曹禧静静的等候,下方有人小声的道出这一句。 

 曹禧眼中闪过暖意,“你们对同袍心有不忍,因为他们在改军法一事上犯错,你们心存不舍,为他们的死而难过。可是,他们之死是因为他们犯了死罪,勾通外敌乱许都。改军法一事,纵然同袍有错,你们依然心疼同袍的死去,那么你们想过那些被抢掠的人,又有多难过?多无辜而无助?倘若换成你们的父母兄弟让人这般抢掠,你们能够接受?” 

 “自然是不能的。”几乎没有犹豫,这一句肯定的声音响起。 

 曹禧重重的点头道:“所以,这就是要改军法的原因。我再问诸位为何当兵?” 

 当兵这个事,很多人其实是无从选择的,朝廷征兵,是强制性的。 

 “我换一个问题,如果让你们选,你们愿意当兵打仗吗?”曹禧意识到问错了问题,立刻改正。 

 “当然不愿意。”谁能喜欢打仗,战场上,多少厮杀,多少人倒在他们的面前,突然的一下子,人就死了。只要有战事,他们也可能会死。 

 能够选择的话,没有一个人会愿意打仗的。 

 曹禧认真而真诚道:“我也不喜欢打仗。可是,我们生于乱世中,无论我们想不想,这个仗我们都只能打。可是,我们可以选择怎么打这个仗。敢问诸位,如果我们这一辈安定了天下,以令我们的后代不受战火之苦,仗,诸位打不打?” 

 还是没有任何的犹豫,齐齐的声音回应道:“打,那我们肯定打。” 

 曹禧听清他们肯定无比的回应,脸上的笑意加深了。 

 华夏人的骨子里都有着最好的底色,为了儿孙,为了后世的太平,他们可以付出所有。 

 “那么,你们记住了,我们这一辈打仗,为了天下一统,为了让我们的儿孙们以后不会再受战火之苦,为此,我们不怕打这个仗。”曹禧给出一个总结,目光扫过下方的将士们,一群人开始重复曹禧的话,这样一想,好像,以前有的一些不高兴,不开心,都因此烟消云散。 

 他们打仗为了什么? 

 为了天下一统,为了儿孙在将来不必再受战火之苦。 

 仗,如果他们不打完的话,以后会让他们的儿孙来打。那,那还是让他们来打了吧。 

 “所以,我们既是为了我们的儿孙,为了他们更美好的未来而战,我们这些人,更应该守住最基本的规矩,不能拿百姓一针一线。诸位,你们也有父母兄弟,你们不希望你们的父母亲人所遭遇的,更要牢记不能去做,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曹禧希望这样的想法在她这儿传下去,传至整个曹军,以令所有的兵马能够牢记最重要的一条,他们为了未来而战,更不能损及那些普通的人。 

 因为他们之中,他们这些人,也是普通人出身。 

 他们不愿意自己的父母兄弟受苦,更应该保证自己不去抢掠那些普通人。 

 “现在,还有人认为军法不应该改吗?”曹禧见下方沉默一片,倒也不着急,扫过众人轻声询问。 

 这个,这个,军法是应该改的,抢掠的事确实不应该做,以后应该令行禁止。 

 “军法己改,诸位往后记住了,不得取百姓们一针一线,记住了,是一针一线。~|微$£?趣?>小{说=|,网?] u更2?新+[t最2§?全\?±这句话,重复十次,刻在你们的脑子里,告诉你们的同袍。”曹禧是来这儿干什么的,把军法为何而改告诉眼前的人们,同时也是希望他们牢记,在这样的底色上,他们会成为这世间最好的人。 

 曹禧骤然变脸的道:“不拿百姓一针一线,重复十次。” 

 她突然的板起脸,抿唇凌利的扫过众人,几乎没有半分迟疑,下方的将士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纷纷道:“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不拿百姓一针一线。” 

 话开了头,一次一次的重复,到最后好像似乎,也认为应该如此的。 

 十次后,曹禧扬起手,打断他们继续。 

 “是不是突然觉得,这个兵当得没有那么难过,也没有那么难以让人不能接受了?”曹禧又转了话题的问出,一个个将士对视一眼,不少人挠了挠头。 

 曹禧与他们一笑道:“知为何而战,知我辈中人的目标,从此,你们不再是连前路都不知道的人,这是一件幸运的事。” 

 说到这里,曹禧走下台来。 

 “想必诸位在军中一定听说过,我在许都建了一所学校,军中的家属们,不问出身来历,只要是想学的人,都可以入校学习,而且是免束脩的。”曹禧提起她的学校。 

 有人立刻抢道:“是,长安侯的学校,我有一个表弟进了学校,读了半年的书,现在都能给我写信了,而且还跟我提起学校能学的东西真多!” 

 顿了顿,那兵立刻补充道:“说是不仅教人读书识字,还教人怎么耕种劳作。种田也有门道,不知门道而入的人,粮食收成都比别人少。” 

 这话一出,倒是有人不以为然的道:“这怎么会。” 

 “怎么不会。”曹禧含笑的接过,在众人取笑人时道:“同样是种田,为何有人种的田收获的粮食更多,有人却能少上一半?一则是粮种问题。粮种,种过田的人都知道,每回留下作为粮种的,一定都是一家种的田里,最为饱满的粮食。” 

 说到这里的曹禧扫过众人道:“好的粮种是能够提高收成,但这是开始。秋收之后怎么把地养得更肥,烧杆,种别样的植物,这些都有讲究。诸位学过其中的道理?” 

 这个,这个,田他们是种过不假,但这里头的门道,恕他们实在说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