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定王策!(二合一大章)(第2页)

 朱元璋拿起桌上的宣纸,淡淡道:“朱御史在忙工业区基建,今日议事与他无关,便没叫他。” 

 李善长的眉头微微一挑,心里的疑惑更甚,他和朱元璋想起于微末,对这位皇帝陛下可谓是无比了解,因此他总觉得这中间有什么猫腻才对。 

 待众人落座,内侍奉上热茶,朱元璋便不再绕弯子,指着桌上的名册与舆图,开门见山道:“今日召诸位前来,是想与诸位商议一事,那就是调整藩王制度。” 

 “调整藩王制度?!” 

 这话如同一道惊雷,在竹棚内炸响,众人皆被此言惊到。\6¢妖.墈,书,罔\ ,更,新?醉,全. 

 李善长也愣住了,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他怎么也没想到,陛下召集众人商议的竟是此事。 

 当初分封藩王是朱元璋在去年借着北伐大功后,力排众议推行的核心制度,当初翰林院编修叶伯巨因上书反对分封,被陛下押入大牢活活饿死;翰林院编修范敬连日死谏,也差点被治罪。 

 而如今陛下竟然主动提出调整,这简首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短暂的震惊过后,詹同、杨思义、钱用壬的脸上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喜色,只是碍于陛下的威严,不敢表露得太过明显。 

 詹同掌管吏部,最清楚藩王自行任免封地官吏的弊端。秦王在西安安插亲信为知府,晋王在太原让家奴当县丞,这些人欺压百姓、贪墨赋税,当地知县上报多次都被压下,吏部想换人却毫无办法,长此以往必然尾大不掉。 

 杨思义更是心头狂喜就差跳起来举双手赞成了,身为户部尚书,他最头疼的就是藩王的俸禄开支,洪武三年分封以来,九位藩王每年俸禄加赏赐就占了国库收入的近一成,去年陕西大旱,户部想挪用部分藩王赏赐赈灾,却被陛下驳回,气得他好几夜没睡好。 

 现在陛下主动提出调整,这样岂不是又给户部省下来一大笔的钱? 

 “陛下,您....您此话当真?” 

 詹同按捺住激动,小心翼翼地问道。他还记得,去年有个御史仅提了句藩王护卫过多,就被陛下以挑拨宗室关系为由,在御史台当众摔死,尸骨无存。 

 现在朱元璋居然主动提及,他实在不敢相信。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语气平淡:“咱何时说过玩笑话?” 

 “陛下圣明!” 

 杨思义再也按捺不住,激动地站起身,“臣以为,藩王制度早该调整!每年俸禄开支巨大,户部压力剧增,去年国库收入三百二十万石,光藩王俸禄就占了三十五万石,再加上赏赐、仪仗开支,足足五十万石!照此下去,用不了十年,国库就要被拖垮了!” 

 钱用壬也连忙附和:“陛下,杨大人所言极是!藩王护卫队更需整顿!秦王在西安私扩护卫,武器远超规制;燕王在北平私练甲士,与蒙古部落暗通款曲!臣多次上书请求核查,都被陛下驳回。再不管控,恐生大乱!” 

 詹同也补充道:“陛下,封地官吏任免也需规范!晋王将亲信安插在太原各州县,这些人强占民田、贪墨赋税,百姓怨声载道,当地知县上报却被晋王压下。吏部无陛下旨意,根本动不了这些人!”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将藩王制度的弊端全盘托出,语气里满是委屈与急切,这些话他们憋了太久,只是碍于陛下的威严不敢表露,如今陛下主动开口,自然要趁机把问题说透。 

 朱元璋看着三人激动的样子,心里暗暗点头,果然,大臣们早看出了问题,只是不敢首言。他拿起桌上的宣纸,递给李善长:“这是咱拟定的调整方案,诸位爱卿看看,有何不妥之处。” 

 李善长接过宣纸,詹同、杨思义、钱用壬立刻凑了过来,西人头挨着头仔细翻看。 

 当看到亲王俸禄降为五千石,废除藩王任免官吏权,设立宗室御史监察,宗室子嗣可参加科举出仕等条款时,三人的眼睛越睁越大,脸上的喜色再也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