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定王策!(二合一大章)(第3页)
“妙!太妙了!”
杨思义忍不住赞叹,“削减俸禄再加上征收宗室税,既减少国库负担,又给藩王开辟收入来源,一举两得!陛下,这方案简首是为户部量身定做的!”
钱用壬也连连点头:“限制护卫队人数,由兵部统一发放装备,再设宗室御史监察,这下藩王再也不敢私藏兵器、扩充兵力了!”
詹同更是激动得手抖:“宗室子嗣可参加科举出仕,不再由朝廷供养,既能减少闲散宗室,又能为朝廷招揽人才!陛下,此乃万年良策啊!”
三人纷纷躬身行礼:“陛下圣明!此方案利国利民,臣等恳请陛下早日推行!”
他们现在只觉得扬眉吐气,再也不用为藩王的事头疼了。
李善长却没有像三人那样激动,只是反复摩挲着宣纸上的字迹,眉头微微皱起。
他的目光落在宗室税、宗室出仕等新颖提法上,心里泛起浓重的疑惑,这些条款太过成熟,既兼顾宗室利益又堵住制度漏洞,甚至考虑到了十代后的隐患,根本不像是陛下平日的风格。
陛下虽务实果决,却在宗室问题上向来固执,且不擅长这种精细的制度设计,当年制定分封制时,陛下只定下亲王镇守边疆和必须让他的后代们享福的大原则,具体的俸禄标准、权限划分都是由他牵头拟定的,如今突然拿出如此周密的方案,实在不合常理。
反而更像是有高人指点,而朱元璋又在此地,想来.........
他抬起头,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竹棚外,远处的工业区方向,一个穿着粗布短褂的身影正站在水泥地基旁,对着工匠们说着什么,虽然看不清面容,但那挺拔的身形,与那位年轻的朱御史极为相似。
一个念头猛地在李善长脑海中炸开,陛下昨日在与朱御史相谈甚欢,更是连今日的早朝都未能去上,然后便召集他们在朱御史主事的官地提出调整藩王制度,且方案如此精妙,会不会.....这方案根本不是陛下拟定的,而是出自朱御史之手?
李善长此时越想越觉得可能,毕竟一开始的时候徐达他们几人就对朱闵的身份有所猜测,觉得有可能是朱元璋的亲戚,现在将这个方案拿出来....
想到这里,李善长的眼神瞬间变得深邃起来,若真是如此,这位皇亲的能耐就太可怕了。
朱闵不仅懂实业民生,还精通制度改革,更能说动陛下改变初衷。这样的人物,以后绝非小小御史那么简单,也不会是一个简单的皇亲就可以安置的了。
更让他在意的是,朱元璋此时刻意支开朱御史,显然是在保护他,或是在隐瞒他的真实身份。结合之前的推测,这位朱御史与陛下的亲族关系,恐怕比所有人想象的都要亲近。
“善长,你觉得这方案如何?”
朱元璋见李善长一首沉默,忍不住开口询问,他还是很看重这位丞相的意见,毕竟李善长跟随自己多年,心思缜密,考虑问题远比其他大臣周全。
李善长回过神,连忙躬身行礼,语气平静无波:“陛下,此方案周密详尽,兼顾宗室与朝廷利益,确是良策。只是调整藩王制度事关重大,需提前派内侍向诸王说明缘由,避免引起误会。
另外,宗室御史的选拔标准、宗室税的征收流程等细节,还需进一步细化,确保推行时不出纰漏。”
他没有表露丝毫疑惑,只提出了实际的执行建议。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善长所言极是!细节交由你们三省拟定,诸王那边,咱会亲自写信解释。今日召诸位前来,就是要你们各司其职,尽快拿出细化方案,争取下月正式推行!”
“臣等遵旨!”
西人齐声应道,詹同、杨思义、钱用壬脸上满是兴奋,只有李善长依旧神色平静,只是眼底的凝重愈发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