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蜀王的选择(第3页)


 这一连串具体而微的数字报出来,如同一个个响亮的耳光,狠狠扇在朱至澍脸上!


 他顿时面红耳赤,张口结舌,冷汗瞬间就下来了!他没想到,魏渊的动作这么快,手段这么狠,竟然在短短时间内,将他蜀王府的老底摸得如此一清二楚!


 “这……这……”


 朱至澍支支吾吾,还想狡辩。


 这时,杨海龙似乎憋不住了,他挠了挠头,一副“我很不懂但很好奇”的样子,插话道:


 “王爷,我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道理。我就知道,村里地主老财家有余粮,遇到荒年还得舍点粥呢。现在这天下都快打烂锅了,王爷您家里粮食堆得仓廪都溢出来了,银子多得怕是屋子都装不下,咋还能说没有呢?柱国大人又不是全要您的,就是‘借’点儿应应急嘛!等天下太平了,说不定皇上还能加倍赏您呢!”


 他这话说得粗俗直白,甚至有些僭越,但却歪打正着,戳破了朱至澍那层虚伪的遮羞布。


 朱至澍被噎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恨不得把这个愣头青轰出去,却又不敢。


 秦牧阳适时接过话头,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最终通牒的意味:


 “王爷,文正所言,皆有账可查。海龙话糙理不糙。柱国大人并非竭泽而渔之人。此番所需,于王府而言,不过九牛一毛。但于朝廷而言,却是雪中送炭。柱国希望王爷能主动献出成都府及周边王庄田产五万顷,另捐银二百万两,以作军资。如此,柱国必感念王爷深明大义,朝廷亦会记下王爷之功。”


 朱至澍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猛地从铺着锦绣软垫的太师椅上弹了起来,身体因为激动而剧烈颤抖,声音尖利得几乎破了音:


 “五万顷?!还要二百万两现银?!秦署长!这……这简直是……是在剜我的心肝脾肺肾啊!这绝无可能!绝无可能!”


 他挥舞着胖手,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和惊吓:


 “我蜀藩一脉,自洪武爷时就藩以来,谨守臣节,辛辛苦苦两百多年,才攒下这点祖宗基业!每一寸田土,每一两银子,那都是先王们省吃俭用、一点点积攒下来的!岂能……岂能一朝尽弃啊!”


 接下来的时间,便彻底成了蜀王朱至澍痛苦万分、绞尽脑汁的讨价还价过程。他仿佛一个掉进了钱眼里的守财奴,拼命地想从虎口中保住自己的财宝。


 他先是打感情牌,哭诉祖宗创业维艰,声泪俱下,仿佛动了蜀藩田产就是掘了老朱家的祖坟:


 “秦署长,魏贤侄,你们想想!想想我蜀藩历代先王!若是知道后世子孙如此不肖,将家业败送,他们在九泉之下如何能安息啊!”


 他边说边用袖子擦拭着并不可见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