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科举风波(二)(第2页)

 当那两本同样藏着“富贵”的书册被悄悄送出去时,周茂才捏着滚烫的银票,心里一半是巨大的满足,另一半则是更深沉、更冰冷的恐惧。

 他看着空荡荡的屋子,仿佛每一个阴影里都藏着一双窥伺的眼睛。

 他用力甩了甩头,试图驱散这不安。

 “不会的…李公公在宫里照应,东翁在朝中掌总,郑家势大通天…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他喃喃自语,像是在给自己打气,又像是在施展某种催眠的咒语。

 他将银票死死攥在手心,那微凉的纸张触感,此刻却像烙铁一样烫着他的皮肤。

 他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路。前方或许是金光大道,或许是万丈深渊,但此刻,他只能硬着头皮,一步步走下去。

 窗外,夜色更浓了。

 永熙二年,三月初九,京师。

 晨曦微露,薄雾尚未散尽,贡院街已是人声鼎沸。

 这座平日肃穆的街区,今日被一种近乎沸腾的紧张与期待所笼罩。

 来自天下十五行省的数千名举子,背负着十年寒窗的沉甸甸的期望,汇聚于此。

 他们身着或新或旧的青衿,手提考篮,神色各异,有的踌躇满志,谈笑风生;有的面色凝重,默诵经文;还有的不住眺望着那扇决定命运的大门,手指因用力而微微抖动。

 贡院门前,甲士林立。

 身着明盔亮甲的京营精锐沿街布防,一直延伸到视线的尽头,枪戟如林,在初升的日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 他们的存在无声地宣告着此次抡才大典的极端重要性,任何敢于在此刻滋事者,格杀勿论。

 辰时正刻,沉重的贡院大门在一声悠长的号炮声中,被缓缓推开。礼部官员身着绯袍,神色肃穆地立于门侧,高声唱名。

 举子们按籍贯省份,排成长列,依次接受严苛的搜检。任何片纸只字皆被无情扣下,衣袍鞋袜亦需仔细查验,确认无夹带之嫌后,方被放入。

 穿过重重门禁,眼前豁然开朗。

 巨大的贡院内部,是一排排鳞次栉比、如同蜂巢般的号舍。每间号舍仅容一人转身,内设一桌一板(兼作卧榻),简陋至极。这便是他们未来数日的战场与栖身之所。

 巳时初,净街的静鞭三响,全场霎时鸦雀无声。所有举子面北而跪。

 紧接着,鼓乐大作,仪仗煊赫。

 年轻的永熙皇帝朱慈烺,在柱国魏渊及内阁重臣、礼部堂官的簇拥下,亲临至公堂!

 皇帝并未多言,只是目光沉静地扫过下方黑压压的学子,随后在至公堂正中的香案前,亲手点燃三炷清香,敬告天地祖宗,祈求为国选得真才。

 这一刻,所有在场之人,无不感受到皇权对此次科举的至高重视与殷切期望。

 礼毕,皇帝起驾回宫。

 主考官张之敬深吸一口气,走到台前,展开黄绢圣旨,朗声宣读考场规则。他的声音在空旷的贡院内回荡,每一个字都清晰可闻,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随后,试题由内阁大臣、礼部官员共同验明封印后,当众拆启,由书吏高声宣读,再分发至各号舍。

 刹那间,整个贡院陷入一片奇异的寂静之中,只闻纸张翻动与偶尔压抑的咳嗽声。